走进康芝
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儿童药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公司积极践行“儿童大健康战略”和“精品战略”,致力于打造中国儿童大健康产业的领军品牌。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陆志霖报道:“
事件疑为策划去年9月启动
2010年11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播报的一则关于“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的报道称:“根据中国
然而,从羊城晚报收到的匿名邮件中的内容来看,突然爆出“尼美舒利”安全性问题似乎早有策划。在邮件中附有一个压缩文件夹,里面则是多份疑似公司内部交流的信件的截图。其中一张名为“九月尼美舒利抵御工具包”的截图显示,“尼美舒利”事件从9月份就开始启动。
根据“抵御”计划,为“捍卫×××××发热领导地位,抵御尼美舒利”,先是在9月-10月中旬“通过拜访有尼美舒利的医院,告知尼美舒利不良反应和风险”,然后在11月下旬“专门组织安全论坛,邀请全国尼美舒利目标医院关键客户参与,进一步沟通尼美舒利在国内外的安全性资料”,从而达到“停止尼美舒利在门急诊使用,阻止有机会进尼美舒利的医院进药”的目的。
其中,在9月-10月中旬这“第一步”,一张疑似公司内部邮件的截图显示,该跨国公司主要是“请每一个销售同事,检查自己所负责的医院,确认是否有
针对对手产品请医生上论坛
包含在压缩文件夹里的,还有一份名为“2010儿童用药安全国际论坛邀请函”的截图。从所有曝光的资料中不难看出,这场“2010儿童用药安全国际论坛”正是上述“尼美舒利抵御”计划中的第二步,即“专门组织安全论坛”。邀请函中显示,某跨国公司是该论坛的“独家赞助方”,而且会议议程中还有该跨国公司领导致辞一项。
然而,一般药品学术会议都只是针对自己公司的产品,但从压缩文件夹中的截图显示,这家跨国公司却针对别人的产品来邀请人。
一张名为“2010儿童用药安全高峰论坛———十一月份尼美舒利抵御计划”的截图显示:“目标邀请客户:有尼美舒利的医院的门急诊主任/药剂科主任/主管药事副院长/院长,全国计划邀请90人。”甚至还有内部邮件提醒:“会议级别非常高,花费也达到200万之多……此次会议希望能帮助我们达到对尼美舒利伤筋动骨的打击……为明年铺垫好增长的种子!”
另一张截图则显示了该次论坛计划邀请的部分客户名单。羊城晚报记者在名单上看到,涉及的医生职位有药剂科主任、儿科主任、院长等,而尼美舒利在其医院的月销售都较高,有的达到1000片,有的达到2000包,有的是3000支不等。
央视报道
被剪辑后网上疯传
与匿名邮件颇为相符的是,一场名为“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的会议确实在2010年11月26日召开了,于是就有了随后央视新闻频道播报的关于“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的报道,该报道的视频后来还在网上疯传。
但记者昨日获得另一版本的央视报道视频。与网上疯传的长度为1分38秒的视频相比,记者获得的视频则长达2分钟。记者将两个视频对比后发现,长度为2分钟的视频中,除了尼美舒利外,还提到了阿司匹林、
但不掌握证据
昨日,记者第一时间向“尼美舒利”事件主角之一康芝药业董事长洪江游求证。洪江游表示,除了早就知道央视视频被删减过之外,对于匿名邮件所曝光的疑似公司内部邮件内容并不清楚。“事件发生后,我们一直忙于处理市场退货和平复经销商的工作,并没有掌握更多的材料和证据。也许是这种做法引起了医生同行的反感,才会有人发匿名邮件报料。”
对于匿名邮件所曝光内容,有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超越了商业竞争的道德底线。“见过跨国公司搞关系的,但没见过这么踩别人的。”该业内人士表示,制订商战计划可以理解,关键是实施方式和手段。药品消费主要靠医生主导,普通百姓普遍对药品不良反应存在误解,很明显这家跨国公司利用了这一“漏洞”,利用数据去影响甚至误导医生及消费者。
据悉,对于“尼美舒利”事件,国家药监局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不良反应监测来看,未出现异常情况。而目前尼美舒利的安全性仍在调查中,未下最终结论。
■新闻背景
“尼美舒利”事件回顾
2010年11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播报了一则关于“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的报道。报道称:“尼美舒利用于儿童退热时,对中枢神经及肝脏造成损伤的案例频频出现。根据中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尼美舒利在中国上市的6年里已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甚至有数起死亡病例。”
消息并没有立即引起大家的关注。而是在两个月后,这则消息忽然在网上疯传,并被媒体重新提起,争相报道解读,并将矛头直指生产尼美舒利的康芝药业。
随后,康芝药业发表声明,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通过各类媒体散布并无端扩大‘
疑似公司内部邮件部分截图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1-03/29/content_1073991.htm
微信公众号:honzpha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