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康芝

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儿童药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公司积极践行“儿童大健康战略”和“精品战略”,致力于打造中国儿童大健康产业的领军品牌。

投资者关系

康芝药业始终关注投资者权益,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提升服务水平。公司提供了多种沟通途径和平台,希望实现与投资者的良性互动。

康芝资讯

康芝药业积极践行“儿童大健康战略”和“精品战略”,致力于打造中国儿童大健康产业的领军品牌。

生产与研发

康芝药业在海南、北京、河北、辽宁、广东等省市拥有五大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基地,并已在广东中山建设了符合欧盟标准的新生产基地。公司拥有先进的研发设备和优秀的研发队伍,累计投入研发资金数亿元。

市场营销

康芝药业在国内拥有近千个代理商,超过4万个销售终端,并拥有一支富有专业精神、实战经验丰富的营销团队,营销网络覆盖全国。

产品专区

康芝药业深耕儿童用药市场多年,形成了完善的产品格局,拥有以“康芝”为主品牌的儿童药品集群,推出了以“瑞芝清”、“康芝松”、“康芝泰”、“金立爽”等为代表的独具康芝特色的明星产品。

社会责任

2011年,康芝携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成立“康芝红脸蛋基金”,通过红脸蛋图书馆捐建、儿童健康关爱、爱心家访、物资捐赠等多种形式的公益行动,惠及千万儿童。

工作在康芝

康芝药业人才发展以“学习、提升、创新、发展”为指导,遵循“企业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为员工合理设计职位发展序列,搭建畅通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客户服务

康芝将秉持“真诚、关爱、创新”的企业精神,以专注儿童健康为己任,致力于安全、有效的儿童药物研发,做先进科技应用于儿童健康产品与服务领域的先行者,做儿童健康生活、健康成长的推动者和守护神。

您的位置是:首页>康芝资讯>康芝动态
康芝动态Honz news

转载:是谁妖魔化了“尼美舒利”?

一个2002年就获得国家药监局批文,上市近六年的药品,突然成为了席卷全国的负面新闻的众矢之的。正如2月24日《文汇报》报道中说,尼美舒利事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怪现象:它本是一个普通的儿童退烧药,在中国市场已经安安稳稳的销售了近六年的时间,去年11月,它被媒体曝出“在中国上市的六年里已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甚至有数起死亡病例”,有媒体甚至冠之以“夺命退烧药”。可在医院里,儿科医生都表示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至今仍会开这种药。

“尼美舒利不作为内科常规退烧药,但如果患者顽固发烧——高烧不退,且引发抽筋、影响神经系统等生理机能时,医生会采用此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儿科主任告诉记者。

那么究竟是谁让一个原本平平常常的药品瞬间成了妖魔?

一些长期从事医药企业的经营者告诉记者:“小儿用药非常难做,也常常受到质疑,很多事情一涉及到儿童就会引起人们条件反射的过度担心。”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教授认为,尼美舒利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同类药物相比,解热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相当。以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为例,被公众认为安全系数较高的泰诺事实上发生的不良反应的的数量更多,引起肝脏损害,甚至死亡的安全也更多,且在其美国国内常因质量问题进行召回,但并不因此就彻底否认乙酰氨基酚类药物的安全性。为什么安全性问题发生更少的尼美舒利却被妖魔化了呢?

药品不同于食品,所谓是药三分毒,任何一种药都有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或者和因个体差异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这里可以再举一个更通俗的例子,比如青霉素,自从它发明以来就一直伴随着副作用,也出现过因抑制心脏功能而死亡的案例,但它仍然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任何药品都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欧盟药物评价机构和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都曾发表过官方文件证实,尼美舒利和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其他NSAIDs一样,在按照说明书的方法使用,总体效益大于风险。部分媒体的过分炒作是利用了广大消费者对孩子的关爱心理,使大家误认为三聚氰胺又来了。其实这也许只是一种心理的暗示,一种经过放大的恐惧。

奇怪的是,从2月中旬《21世纪经济报道》发出第一篇关于尼美舒利所谓不良反应的深度调查以来,各种媒体就开始铺天盖地一边倒地对尼美舒利狂轰乱炸,“夺命药”、“毒药”、“致死”这样明显与事实不符,但夸张、夺人眼球的字眼充斥着各大主流媒体,专题、论坛、微博甚至手机短信,报道形式无所不用,大有无孔不入之势。

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本应公正、如实的反映各方声音,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一方面国家药监局已经针对尼美舒利危害性传言做出的澄清,而另一方面,却是媒体对捕风捉影的负面信息的群体性扩散。这其中,除了媒体“负面至上”的职业习惯外,令人不禁要怀疑是否还有无形的手在背后推动呢?

曾几何时,强生美林是国内儿童退烧药市场的老大,然而,这几年来,国产尼美舒利颗粒在儿童退烧药领域已经超过美林。尼美舒利事件爆发后,强生曾被怀疑为尼美舒利事件的始作俑者。

强生在去年年底花巨资在某搜索网站上购买了竞价关键词,人们只要一搜索“尼美舒利”,第一条便是“强生美林泰诺林不含尼美舒利”。而当强生被起诉时,一向擅长公关的强生,却一直不回应,种种迹象难免让人心声怀疑。强生是国际巨头型企业,本土的药企在舆论话语权的把控与媒体攻势的运用上根本无法与之比拟,如果强生真是幕后推手的话,那么尼美舒利事件的输赢更像是一场跨国企业蚕食民族企业的歼灭战。

一位社会学家表达了对尼美舒利事件的看法,他认为:“这种幕后推手制造的药品安全争议不但没有更好的维护公众健康,反而混淆了公众的视听,给人们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如果公众被轻易误导,势必将陷入跨国企业药品垄断的布局,让那些在国外常因安全问题被召回的药品在中国更加大行其道。”

 

原文地址: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10225/3502588.shtml

微信公众号:honzpharma

Copyright ©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2024039156号-1
(琼)网药信服务备字(2022)第095号(琼)-非经营性-2022-0022 Powered by vancheer